(網經社訊)11月12日零點,第14屆11收官,天貓交易規模與去年持平。京東交易額創紀錄,零售購物用戶創佳績。兩家很有默契地沒有公布此次雙11成交額,意料之外似乎又在意料之中。
據路透財經早報報道,阿里巴巴集團選擇不披露其年度雙11購物節的最終銷售額,這是該公司自2009年開始舉辦該活動以來的第一次,只是表示銷售額與去年一致。外界預計,該電子商務平臺的今年雙11的商品交易總額(GMV)持平至實現較低的個位數增長。去年,阿里巴巴各平臺的GMV增長了8.5%,是有史以來最低的增長率,2020年增幅為26%。在2020年之前,這個節日是一個為期一天的活動。
本次雙11以天貓、京東、拼多多、唯品會、達達集團、蘇寧易購等為代表的傳統電商,與快手電商、抖音電商、B站、微信視頻號等為代表的新勢力電商間競爭加劇。首次沒有了GMV,未來雙11將何去何從?(詳見網經社專題:拒絕“內卷” 2022年雙11網經社全程直擊:http://www.hanmei99.com/zt/22s11)
1.首先今年雙11,平臺較為克制不存在,平臺還是加大力量在導流買流量,然后怎樣去把它去變現。那么現在的流量,都到都抖快去了。淘寶只能去抖音上挖些主播過來比如羅永浩,這樣把流量倒過來的,所以他們已經是某種角度來講,平臺是無奈之舉的,并非克制。
2.雙11創造了一個消費時點,但是把前后幾個月的要消費的集中到這個時點來消費,就像我們按哪個商場搞個店慶,搞個大促來,它并不是創造了消費,因為消費者的購買力并沒有太多增長,欲望沒太多增長。所以我們一定要很清楚,我們是在雙11提前預支的消費,譬如把家里要用的餐巾紙囤、抹布囤了,柴米油鹽醬醋囤了,囤了半年,一直囤到618,再去囤。預支的錢集中消費,這點要深刻地認識到。
3.今年雙11不管天貓還是京東,是否關注質量增長,從目前各家披露的數據和信息來看,還看不出來。其實對電商平臺的指標來講,那就是流量轉化,流量變現是誰的,GMV就更高,誰貨賣得更多,誰拿的廣告費傭金就多。比如阿里最大的收入還是來自他的廣告費,并不是來自他電商的傭金,它里面有上百種廣告產品,讓商家去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