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網經社訊)2月23日晚,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23財年第三季度(自然年2022年第四季度)業績,阿里該季度總營收達2477.56億元(單位:人民幣),同比增長2%,環比上季度增長19.6%。歸屬于普通股東凈利潤468.15為億元,同比增長69%,環比上季度扭虧轉盈。阿里中國零售商業收入為1657.8億元,同比下滑1%。
從細分業務來看,本季度淘特、淘菜菜、餓了么、盒馬等業務實現了虧損同比顯著收窄,不過,淘寶和天貓的線上實物商品GMV(剔除未支付訂單)同比錄得單位數下降。截至去年12月31日,在淘寶和天貓消費超過人民幣10000元的消費者數維持在約1.24億,并有98%的留存率。對此,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快評給予解讀。(詳見網經社專題:http://www.hanmei99.com/zt/alQ4cb/)
觀點一:環境施壓 競爭加劇 阿里營收難漲
本財季,聚集了雙11、雙12等大促節點,但淘寶和天貓的GMV同比錄得中單位數下降,阿里解釋道,主要由于消費需求減少、競爭持續,以及疫情導致12月供應鏈和物流受影響。
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、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認為:一方面與宏觀經濟環境和疫情對快遞造成的影響有關。另一方面,與淘寶天貓面臨京東、拼多多、快手電商、抖音電商和微信視頻號電商的競爭加劇有關。
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、鮑姆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也認為,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,僅11月份就下降了5.9%。可見阿里四季度營收增幅下降,主要原因還是大環境的影響。現在不只是阿里,包括美國的頭部電商,也是出現營收和利潤下滑的問題。
觀點二:新業務步入正軌 發展方向明確
財報顯示,阿里的直營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長10%至人民幣744.21億元,主要受惠于盒馬和阿里健康的收入強勁增長。其中,盒馬錄得雙位數的同店銷售增長。此外,阿里在淘寶和淘特上M2C商品產生的支付GMV同比增長超過35%。
鮑躍忠表示:盒馬從經營到管理,在逐步地走向正軌。前期它做了很多的盲目投入,例如所謂的新業態創新探索,一個店都要上千萬,這個業態可能還處于賠錢的狀態。這幾年,特別是從2020年開始,盒馬就不再做新的盲目探索了。
“前段時間盒馬侯毅提出,下一步重點要在商品立場去做一些努力,我覺得這就找對方向了。畢竟在消費者層面,關鍵還是看提供的商品是不是能夠滿足需求。”鮑躍忠補充道。
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、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,盒馬的業態多元化,陸續推出盒馬鮮生店、盒馬X會員店、盒馬鄰里、盒馬奧萊、盒馬MINI、盒馬X18、盒馬鮮切肉鋪、盒馬烘焙、盒馬花園等。面對全面盈利的壓力,盒馬有一定程度上的收縮,降本增效,愈加聚焦。
莊帥則認為:新業務在獲得增長的同時,通過業態調整和精細化運營,以及產品創新降低了虧損,意味著阿里的新業務基本明確了各自的發展方向,有利于推動阿里整體新的增長和利潤提升。
觀點三:電商格局變化 “多點開花”不失為發展之道
莫岱青認為,天貓淘寶既要面對京東、拼多多、唯品會等綜合電商,也要面對來自新勢力電商抖音、快手等的挑戰。這樣一來,淘寶天貓吸引流量的能力在分散,增長亦會繼續承壓。加上電商巨頭用戶增長已經接近天花板,需更聚焦在高質量用戶的轉化上。
鮑躍忠表示:我覺得阿里未來的零售發展的方向,需要由現在的平臺模式,進一步加強自營。平臺模式很難形成比較有突出鮮明的商品特色。隨著電商格局的變化,平臺越來越多,包括像抖音等等這樣的一些新品的出現,必然出現平臺的分流。要想做好這一方面,第一是要做好商品,第二是要做好經營和服務。
莊帥則認為,即時零售平臺業務、下沉市場、國際市場、線下新零售、直播電商和阿里云均有很大的增長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