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字教育定義:狹義一般指在線教育,是基于網絡的學習行為,將知識內容轉移到互聯網上,實現教育活動的在線化的教學方式。按教學階段可分為:學前教育、K12教育、高等教育、職業教育等。而廣義上的數字教育還包括知識付費、在線閱讀、智慧教育、教育硬件等。
“雙減”實施一載有余,部分企業舉步維艱宣布摘牌退市,但仍舊有不少企業成功遞表上市,二級資本市場風起云涌新舊交替不斷。其中,粉筆科技、百家云、見知教育、讀書郎、瑞思教育等5家上市,志誠教育、寶寶巴士、掌門教育、樸新教育、優路教育等5家受挫未能上市或退市。
2022年,職業教育賽道欣欣向榮。在上半年,新職業教育法實施,明確了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,在政策利好下,見知教育成功登陸納斯達克,粉筆科技順利通過港交所聆訊,知乎加碼入局。但另一方面,開課吧、萬門教育因經營不善暴雷消息流出。
據網經社“電數寶”顯示,2022年數字教育市場規模3620億元,同比增長12.42%。
此外,2018-2021年市場規模(增速)分別為2855億元(22.58%)、3468億元(21.47%)、4328億元(24.79%)、3220億元。
據網經社“電數寶”(DATA.100EC.CN)大數據庫顯示,2022年數字教育公司“死亡”數157家。其中,教育服務商37家,占比23.57%;K12共33家,占比21.02%;職業教育30家,占比19.11%;steam教育18家,占比11.46%;早教、語言類各17家,均占比10.83%;高等教育5家,占比3.18%。(注:本數據庫定義的“死亡”包括公司破產、倒閉、重大重組、工商注銷、創始人跑路、平臺關停或停更等)
據網經社旗下大數據庫“電數寶”監測數據顯示,2022年中國數字教育共發生47起融資,同比降低63.57%。
此外,2018年融資124起,同比下降15.65%;2019年融資154起,同比增長24.19%;2020年融資120起,同比下降22.08%;2021年融資129起,同比增長7.50%。
數據顯示,2022年中國數字教育融資總額13.4億元,同比下降90.50%,不到去年融資總額的一成。
此外,2018年融資額約203億元,同比增長114.11%;2019年融資額約147.1億元,同比下降27.68%;2020年融資額約568.4億元,同比增長285.82%;2021年融資金額141億元,同比下降75.19%。
“電數寶”監測數據顯示,2022年中國數字教育47起融資中,天使輪6起(12.77%)、Pre輪7起(14.89%)、A級10起(21.28%)、B級3起(6.38%)、C級3起(6.38%)、D級1起(2.13%)、戰略投資14起(29.79%)、種子輪3起(6.38%)。
2022年數字教育領域融資輪次上,戰略投資、A輪、Pre輪比重占據前三甲,早期投資仍為數字教育的“主旋律”。
據網經社旗下大數據庫“電數寶”監測數據顯示,2022年數字教育融資事件數行業分布上,排名第一的是教育服務商16起(34.04%),其次是職業教育12起(25.53%)、steam教育7起(14.89%)。
整體來看,職業教育、教育服務商、steam教育三個賽道占比超7成,其余所占份額較小。
在“2022年全國數字教育消費評級榜”中,中華會計網校、幫考網、深海教育等3家獲“建議下單”評級;有道精品課、賽優教育、中安建培、開課吧等4家獲“謹慎下單”評級;
一只船教育、大塘小魚、對啊網、學慧網等4家獲“不建議下單”評級;
嗨學網、聚師網、尚德機構、51Talk、騰訊課堂、對啊網、潭州教育、高頓教育、掌門1對1、vip陪練、恒企教育、大鵬教育、潭州課堂、常青藤爸爸、小葉子陪練、中職通、平安好學、興為教育、十方教育、VIPKID、中公教育、億起學等22家獲“不予評級”評級。
數據顯示,2022年全國數字教育用戶投訴問題類型排名依次為:退款問題(57.97%)、網絡欺詐(15.71%)、虛假促銷(6.48%)、售后服務(5.8%)、霸王條款(5.34%)、其他(2.82%)、網絡售假(2.06%)、訂單問題(1.30%)、退換貨難(0.84%)、商品質量(0.53%)、貨不對板(0.53%)、退店保證金不退還(0.23%)、發貨問題(0.15%)、客服問題(0.08%)、物流問題(0.08%)、高額退票費(0.08%)。
據“電訴寶”受理的用戶投訴案例,報告從中選取二十典型投訴案例,涉及尚德機構、恒企教育、有道精品課、大塘小魚、賽優教育、幫考網、中安建培、51talk、學慧網、深海教育、潭州教育、常青藤爸爸、聚師網、開課吧、對啊網、大鵬教育、一只船教育、中職通、高頓教育、掌門1對1等。